為什麼哈瑪斯挑起戰爭? (翻譯)
它們知道自己在軍事上是輸家,但是期待可以贏得政治輿論的勝利
Geoffrey Blainey在自己經典著作The Causes of War中提到:政治家會開啟戰爭是因為能夠從戰鬥中掙到的可觀的利益;否則,他們會盡力避免。
但是,為何哈瑪斯會開啟與以色列的戰爭?在無中生有之中,6月11號哈瑪斯開始對以色列發射飛彈,摧毀了從2012年十一月以來的平靜。這樣近乎神秘的攻擊, 已起了Times of Israel主筆David Horovitz的懷疑,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可靠的原因可以解釋哈瑪斯的行為;而且,也沒有任何合理的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以色列領導人卻是想要避免衝突般的平淡反應。兩方都知道以色列的武力優勢強烈的壓倒哈瑪斯的-不管是情報工作收集,還是戰術指令與控制、軍事技術、軍事火力到航空控制權。
如何解釋這樣看似角色錯亂的關係?難道伊斯蘭狂熱分子一點都不在乎輸贏?難道錫安主義者因為怕死就不願上戰場嗎?
事實是,哈瑪斯領導人是非常理性的。哈瑪斯週期性的(2006 2008 2012)對以色列發動戰爭,是在完全的清楚它們在軍事上一定會輸,但是卻在政治公關上樂觀的認為可以贏得輿論戰爭;相反的,以色列領導人相信他們可以贏得軍事戰爭,但是卻害怕戰敗於輿論上:壞名聲、聯合國決議等等。
政治焦點的變換也代表了歷史的轉變:在以色列的建國開始的後25年,她的生存持續的被挑戰(特別在1948-1949,1967,1973年間),那時根本沒有人知道那些戰爭最後得結果為何。我記得在1967年六日戰爭的第一天,當埃及宣告光榮的勝利,相對於幾乎暗示了慘敗的以色列方的沉默,最後的結果卻是以色列贏得了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在這裡的重點是:在當時的戰爭輸贏是沒有人可以看出來或決定的。
在40年前無法事先決定阿拉伯聯盟與以色列之間的戰爭的輸贏,已經不是事實,相反的-大家都知道以色列國防必定會勝利-才是現今的常識。目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的衝突,必較不像戰爭,反而更接近警察與搶匪的追逐。諷刺的是,這樣的不平衡反而將戰爭的焦點從勝利與戰敗-帶到道德觀與政治正確的觀點。以色列的敵人煽動其攻擊,殺掉平民,並從平民之死帶來大量的利益。
從2006年來的衝突,已經將使得原本被認為恐怖組織的哈瑪斯成為一個合理抗爭的政治團體:團結巴勒斯坦的士氣,煽動以色列境內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矛盾,啟發巴勒斯坦人或其它穆斯林成為自殺炸彈客,讓非穆斯林的阿拉伯領導人蒙羞,獲得聯合國決議來抨擊以色列,開啟歐盟強迫以色列接受更嚴厲的制裁,刺激國際左派對以色列尖酸刻薄的攻擊,還能夠得到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額外的金援。
裝處劣勢的一方以及受害者,以贏得全球左派的同情-就是現今政治爭端的聖杯。(很值得指出來的是,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傳統上,啟動戰爭者總是想要嚇唬對方,讓對方認為自己是可懼並無法被阻止的)
然而現代的新式戰術卻要展示訴諸感情的談話,並引用名流紅人的支持,訴諸良知,並繪出簡單卻帶有強力訊息的政治卡通(以色列人的支持者在這方面相當的優越,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巴勒斯坦人在製造輿論上,更具有創力:他們發展了"寶來屋"式的雙重假造:新聞圖片與錄音檔的技術。以色列人曾經自滿於在國際公關上的成就,讓可理解的訊息傳播出區;但是,近來以色列人發現要花更多的力氣來處理這樣的事情了。
從山丘到城市,到戰略性的道路占據-只有在敘利亞與伊拉克"內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然而,到阿拉伯聯盟與以色列的戰爭中,重要的卻是道德與比例均衡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在2006年寫相關於以色列-哈瑪斯的衝突中提到:『團結、士氣、忠誠度與互相了解-才是現代新的鋼鐵、橡膠、石油與彈藥。』以及在2012年裡我提到:『專欄已經取代了子彈,社群媒體取代了坦克。』更廣闊的解釋,這正是西方與非西方之間的現代戰爭裡被深刻改變的一部分,特別是在美國主導的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中。從克勞塞維茲(德國19世紀的軍事理論家,他的戰爭論相當著名)語法來說,輿論才是萬物的引力中心。
總而言之,這對哈瑪斯的利弊為何呢?恐怕不是太好,自七月八號起,他已經輸了一些輿論戰。世界各地對以色列的抨擊似乎還沒到位,而阿拉伯媒體也未給哈瑪斯它需要的關注。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哈瑪斯可能得要自己下結論:對以色列發射飛彈似乎並不是一個好辦法。也的確,如果要讓哈瑪斯不再對以色列發射飛彈,它需要在軍事上與輿論上,全盤皆輸才行。